|
代某的母亲金秋芹给关在铁笼的儿子送完水后,靠在墙边无奈痛哭 本报记者 熊戈措 摄
代某的日常生活全靠母亲金秋芹照料,其他人靠近,他都会狂躁辱骂,并拿土块扔人 本报记者 熊戈措 摄
在铁笼里,他总在自己和自己说话。稍有人靠近,他抓起土疙瘩,就往外扔,并伴着响亮的叫骂声。母亲站在墙角,望着儿子的举动,说“不要怕,他不打人”,说毕便开始放声痛哭。
代某,5年前出现病症,家人为其四处求医,情况时好时坏。两年前,他开始砸东西打人,光赔人家东西,家人花去两万元之多。担心他伤着人,家人忍着痛,将其关在铁笼中至今。
【守候】铁笼中的弟弟
昨日,午后的阳光,打在旬邑县郑家镇南掌村一户农家小院的屋顶,老代家老宅的木门紧闭。“吱”的一声,代书印轻轻地将木门推开,他的前脚刚跨进去。“赶紧滚,你这杀人犯!”叫骂声响起。
对于这样的声音,代书印虽不知听了几千遍,但是他仍红了眼圈。
循声向里,穿过两边简陋的平房,两个窑洞各列房屋拐角。一名男子正端坐于左边的窑洞门口,但是他的四周却是结实的铁笼,长2米、宽0.7米、高1.7米。此时,他正拿着棍子,对进来的代书印等人,继续刚才的叫骂,并夹杂着“我可是**代皇帝,你们跪下”之类的语言。
这个人,头发乱糟糟于头顶,但是却很黑密,浓密的胡须,皮肤白皙。嘴上在骂人,眼中却不见怒意。
他是代书印的弟弟代某,年近四十岁。他看见逐渐多起来的人,不知从哪里抓起土疙瘩,向这些人扔去。
代某扔的动作尚未停下,一个紫色身影,从大门口冲了进来,喊着:“我娃乖,不要扔了。”并对周围的人说:“不要怕,他不打人。”这位是代某的母亲金秋芹,现年65岁。为儿子送上西瓜、水后,金秋芹似再也撑不住,躲在平房一侧大声哭了起来。丈夫代中年,则在一边沉沉地说:“别哭了!”
没病之前是个热心人
金秋芹拿出一堆衣物,双手捧起,她说:“这是我亲手缝的,可他就是不肯穿,所以一直这么搁着。”
两年前,自从家人将代某锁在铁笼中之后,春夏秋冬,代某都不愿多穿衣服。强行为其穿上,他最终都会脱下,垫在身下。
除了睡觉,代某不是自言自语,就是大声喊叫或者唱歌。老两口几乎夜夜都不能安然入睡,不愿看着儿子这样被关着,“但是也不能放出来,怕伤着村里人。”代中年说。
这两年来,起初的时候,代某还会听代书印的话,他和父亲每到送饭的时候,还能靠近,可是现如今,除了金秋芹,其他人只要一靠近,代某不是打,就是骂。金秋芹翻出旧照片,看着相片中那个青涩的少年,说:“我娃以前可爱干净了,人也很热心。”
南掌村村支书王忠余说:“确实是这样,这娃在没有这病之前,特别热心,村里人有个啥需要帮忙的,他就会赶去。”
【寻医】四处寻医时好时坏
代某曾经有过一次婚姻,维系了不到三年就结束了。据其家人讲,离婚后的几年时间里,代某虽有些异常,但是并不是很严重。直到五年前,代某的病情忽然加重,人也异常暴躁。见此,家人赶紧将其带去医院检查,检查结果令一家人都无法接受。
代书印说:“西安,咸阳,礼泉以及外省,几乎各地都看遍了,中间也有好的时候,可是只要他不肯吃药,病就又会复发,前前后后家里已经花了6万多元。好过一阵子的时候,他还在北京当保安,又犯病了,人家将其收容,说起家人的姓名及电话头头是道,后来我将他从北京接了回来。”
2米铁笼一关就是两年多
两年前,代某的病情已经异常严重。家里的东西几乎全部让其砸光,代书印指着坏掉的窗户及室内破烂的柜子说,那就是当年被代某砸坏的。
在村里,只要看见车,代某就开始砸。据代书印讲,有一次,代某砸坏了人家的车子,他赔偿了7000余元,“光砸坏人家的东西,我们都赔了两万多。”代书印说,“他也会打人,好在村里人都知道弟弟的情况,看见了都跑开了。”
据代书印讲,他们家人也曾找相应机构,希望能收容治疗,可是找了好几家,都不愿意收容。无奈之下,2010年,代书印为了防止代某伤人,便焊了一个长2米、宽0.7米、高1.7米的铁笼子,忍痛将代某关进了铁笼。
【救助】
已纳入低保户
代书印现在希望找到一个愿意收容他弟弟的精神病院,进行专业的治疗,将弟弟的病治好,同时也能让父母过上正常的生活。
据村支书王忠余讲,村上已经将代家纳入低保户,“还是希望社会各界给这家可怜的人提供帮助。”
记者将代家的情况反映至旬邑县民政局,局长魏伯平说,他们会派人去这家了解情况,情况属实的话,首先他们也将在生活上对其进行临时补助,同时和省级部门联系看能否进行优抚,“我们将会义务联系相应的医院,但是还是要靠家人,寻找愿意收容的医院。” |
|